瀏覽次數:時間:2016-08-06 發布平臺: 重慶工裝公司
在現在由于政府方面都在大力推崇創業,現在的時代也是一個大眾創業的時代,而很多人開始創業的時候都會選擇餐飲方面的,因為餐飲方面的需求量大。所以很多的人都想過一把餐飲老板的癮,當然在100個餐飲老板中,差不多就有90個垮掉,甚至更多。當然失敗的原因總是多方多面的,不勝枚舉。那么不適合開餐飲店的人有什么樣的特征呢?這里指的是辦事和處事的特征,我現在就列舉幾種,希望大家引以為戒。
1、打發時間型
這類人士主要是太太們及退休人員們,她們有閑置資金,有充足時間,所以想找點事情做做,而餐飲是很容易進入的行業,所以她們選擇了這個行業。
舉個例子:在深圳的投資大廈大堂,幾年前曾經開了家加盟的咖啡廳,投資方是兒子,經營者是退休的母親。由于是加盟,因此裝修、產品、品牌都有固定的模式與優勢。
但一年后,她放出了“轉讓”的信息,原因是,如果她不在現場,廚房員工就出品隨便,大廳服務員飛單(就是賣了產品不進收銀機,現金進了服務員口袋)。當她發現問題時,必須要自己親自管理,對別人已經沒有信任感。她從早上7點到餐廳,晚上8點離開,不到3個月就累垮了。
2、創業,小試牛刀型
這類人大多是應屆畢業生、待業人員。他們認為餐飲很容易做,找個好鋪位,請個好廚師,做好宣傳就行。殊不知好鋪位找到了,卻被租金嚇跑了;好廚師找到了,卻被工資及提成嚇壞了;傳單印好了,卻被顧客丟到垃圾桶了。
曾經有位初創業者在上海開了家家鄉菜館,師傅是老家的親戚,開始生意火爆,自己意氣風華。但不到半年,廚師被旁邊餐飲的老板以雙倍工資挖走。后來再找老家的親戚廚師或當地的社會廚師,都沒有原本廚師的出品好,餐廳周邊的客人吃慣了這個廚師的菜,全走到旁邊的餐廳去了,于是,自己的餐廳后來也關門了。
3、大展雄圖的合作型
這類人大多是曾經經營過餐飲的,或者在另一個領域曾經成功過,想轉行的。他們有一定的經濟基礎和人際關系,一般以合作的方式來創業。開始時躊躇滿志,但經營一段時間后,股東意見分歧大(無論是分紅方案、發展方向等,就算是合作前確認的,后來都變了),然后沒法經營下去了。
有位經營餐飲超過15年的朋友與兩個IT人合作,IT人全投資,說好第一家占干股10%,如果開第二家,就給30%干股。結果第一家很成功,但第二家要籌備時,就沒有按照原先說法執行,結果不歡而散,而那兩個IT人經營的餐廳2年后也全關門了。
他們可能覺得第一家已經有成功例子,又有原班人馬,第二家應該很容易,但他們沒想到餐廳的良好經營,是需要專業性和持續性來維持的!
4、高熱癥
這種人經營的餐飲企業,自身定位和宣傳表里不一,明明是一家普通的酒樓卻叫早茶店,明明是普通的菜館卻說什么高檔海鮮,沒有抓住經營的本質。要知道餐飲經營的五要素:產品、價格、環境、服務、店面。只有緊緊抓住這五點,不夸大、不縮小,才能讓顧客知道你是干什么的。
5、狂想癥
這種人妄想自己具有至高無上的才能、洞察力、價值、勢力、知識、身份等等。在這種念頭的驅使下,會刻意改變生活方式來迎合妄想,變得奢侈、傲慢、狂熱起來,不切實際的想法很多,踏踏實實的工作很少。
比如在一個小縣城經營范圍不足200平米的,每日流水不過2000元左右,卻要搞加盟連鎖加盟,連基礎還沒打好,就妄想做大做強。要知道每一個成功的餐飲品牌,都要練好內功,只有菜品過得硬、服務無死角、管理流程化體系化,這樣才有成功的機會。
因此,中小型餐廳要看清自己的現實,做好能做的事。
現在做餐飲的難度比原來還要大很多,在原來只要有塊兒店面就可以了,現在不光還要有店面,還要裝修,不光是隨隨便便的裝修,還要裝修出適合自己餐飲店的風格,關鍵是自己還要能夠承受裝修帶來的費用開支。所以在找裝修公司的時候一定要留心,專業正規的裝修公司才能給自己帶來效益,在重慶做裝修就找斯戴特,斯戴特做工裝是人真的,做裝修我們更是專業的。